2014年8月7日 星期四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前一陣子,在朋友那兒學習木工,他懂得點皮毛,我也只是從皮毛中再學習點皮毛。但從叫料、設計到動手,需要思考如何才能穩固、釘子藏在哪裡比較好、那些地方該用鐵鎚、哪些地方可以用電鑽,確實是一門學問。

今早早餐店老闆娘和我分享寵物生活,很訝異我從剃毛、洗澡、清耳朵,樣樣都自己來;甚至我的偉士牌爆胎也要自己換。當然,必須說明的是,我也只會一點皮毛,但學習如何操作工具製作以及維修(幫寵物剃毛大概也是維修工作吧),的確讓人獲得一種精神層面上的滿足。

《摩托車修理店的未來工作哲學》一書當中,說明大多數人與工具脫節,我們逐漸失去一種藉由自己雙手製作、維修的經驗,我們沉浸在一堆文字與數字當中,卻與物質世界漸行漸遠。但正是從敲敲打打當中,我們不斷推進人類文明(姑且不論文明的進步是否造成人類生活的退步),工具與雙手的連結應當是非常緊密的。

我是一個不擅於操作工具、協調性極差的人。對我來說,學習書本外的知識與技藝有一個重要意義在於希望能夠成為像父親那樣的人。父親自小因家境貧困而失學,但他卻因為出身山區,擁有許多生活技能。他能夠農作、養蜂、修理水電、製香、煮菜,各種簡易的機械操作等等。可惜到了我這代,卻只是紈褲子弟花錢如流水。但我在軍中那年,確實是個轉捩點,業務上的關係,我必須與機械親近親近,儘管不熟悉,但多多少少學習一些皮毛。而且從父親那兒詢問、學習,確實也拉近了父子關係,那是我自小所期盼的。


進了研究所,更有許多時間學習書本外的知識(這句話好像怪怪的),從廚藝開始,我開始對操作工具產生興趣,我願意花錢買廚具以及花心思看看食譜,或者廚藝原理,進而從實作當中得到一些驗證。而這種驗證正如前述,讓我能更貼近生活,藉由雙手與工具之間的連結得到一種精神上的滿足。

2014年2月21日 星期五

就算是這樣

  就算是這樣,我仍記得那些時刻,如此美好。

  那些時刻:漫步在喧嘩的街道,陽光照著妳的鼻梁、一段冬日的公路旅行,妳的環抱、在廚房裡的嬉戲喧鬧、夜裡啜飲餐宴後的殘酒,隨著樂聲旋轉的曼妙、枕畔輕微的呼吸聲,深怕被驚動的平靜。那些時刻我不需刻意編織,他們散落在許多地方。

  就算是這樣,我不曾質疑妳金子的心,如此真實。

  

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妳的城市

  妳的城市已經冬天了。

  飯後,回系館的路上,我在鬧街上等候同伴。一轉頭,妳和友人迎面走來,談笑風生。我有點疑惑,猜想妳會向我打招呼嗎?猜想妳究竟有沒有看到我?我是不是一直盯著妳?我是不是有點魂不守舍?我是不是該向妳點頭微笑?我有點疑惑。

  我看見妳的臉頰是凹陷的;看見妳留著和當初一樣的短髮;看見妳好像穿著一樣的冬衣。妳繼續走著,好似沒有看見我,側了個身轉向妳的同伴,就這樣擦身而過。來不及了,來不及做任何反應。

  也說不上這是什麼感受,過了兩三年了,已經沒有當初的哀傷了。但總覺得空洞,曾經如此親密,而今卻形同陌路。也沒把握是否該和妳相認,也許根本沒有必要了。

  前幾天我也想起妳,我想怪妳,怪妳讓我不敢輕易再談戀愛;怪妳讓我對人情有著諸多算計;怪妳讓我對這世界逐漸冷漠。但仔細想想,那些錯或許都不在妳,妳應該知道我總喜歡為自己找藉口,姑且還是讓我把錯堆在妳身上吧!

  我又回到妳的城市,但是已經冬天了。

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一種流動的想像

往上探索地想像:
名車、房屋、紅酒、鋼筆和一顆習於應酬的心。

往下探索地想像:
泛黃的t-shirt、鬍渣、油膩、生病和一雙粗糙帶繭的手。

左邊呢:
不修邊幅、磨損不堪的皮鞋、汗漬濃厚的領帶,還有振聾發聵的演講。

右邊則是:
整齊的穿戴、安排好的行程、黑咖啡以及不願意變動的生活。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在這之後,開始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不知道哪個人隨手拋在書車之上,讓我順手拾掇回來。老實說,有什麼理由書寫一篇尚未讀完之作的心得?

  但書中剛開始就提到尼采的永劫回歸。我不想知道尼采究竟談了什麼,那離我太遠,但假如生命中的哀痛一再地上演,那種惆悵過頭的麻木好似就離我們近了一點。如此一來,一種對於悲劇的熱望被緊抓著,精確來說,那或許偏近於一種獵奇心態。

  總之,書沒讀完,怎麼能寫心得!所以在這之後,我只好餵餵貓,那些野貓已經被慣壞了,饞得過份!有隻花貓還會鑽到窗口磨蹭撒嬌要食物,那神情倒是和妳有幾分神似。我也想過,不如就不餵了吧!免得他們讓我心憂,但怎麼能夠?在那之後。

  在這之後,鬱悶沉重的日子倒是不太多,每天倒是都輕飄飄的,我們都曉得那是一種荒蕪,不大需要做什麼解釋,反正也解釋不清楚。反正我已經習於和他者切割,然後再和自己和解,和解慣了,或許也就麻木了。

  在這之後,倒是有不少夢境,夢境一多,難免懷疑現實生活的真實度。那些政論與我何干?那些研究離我多近?好似生活並不比夢境真實多少,或者夢中情節太過真實,令人難以自拔。那種不真實好似情人離開之後,獨自生活那種虛幻與空洞;那種真實卻像在床邊撿到一絲棕黃,捨不得拋棄的情感。

  在這之後,妳或許覺得哀傷,但正因哀傷才足夠證明之間的美好。

  

2013年9月21日 星期六

我們都有顆柔軟的心

經過不斷碰撞與摩擦

長出厚厚一層繭

再也不容易受傷/感受

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牢籠內的故事

  話在前頭,這不是一個出色的故事。身在水泥叢林,日子大概就像是擺在速食店內的一杯可樂,看似浮華,實則毫無營養可言。如果你望窗外看,灰撲撲的天空與灰暗的柏油路形成另一種海天一線,盡頭那兒仍然晦暗,但你嚮往,在於能夠逃離現實與否,儘管那只是從一個牢籠跳到另一個牢籠。

  究竟為了什麼逃離?你總會反問,幸好人生不是新詩體裁,不需要給出十分精練的詞句。好似我們只是看不慣生活中的一切,從民主政治到送餐快慢。可惜逃離幾乎也是詩人的事,我們寧願困在牢籠,習慣這生活中的一切。

  再仔細想想,其實也不關乎逃離與否,或許註定你就該困在這個牢籠當中,每個牢籠有每個牢籠的故事,那些心碎與歡愉或許雷同,但在牢籠當中卻是如此的獨一無二,足以令人神傷。

2013年8月30日 星期五

父親肩上的與懷中的

  曾經,「父親」這個字眼對我而言,親密少而敬畏多。父親總是以「嚴父」這種形象出現在我面前。他也有著十分傳統的價值觀,誠實、勤勉、節儉,儘管這些特質甚少體現在我身上,但我將其歸因於時代特質。(推卸責任)

  身為家中長子,父親好似對我有較多的期盼。調皮如我,父親的期盼大多以藤條之類的具體加諸於我身上。好在我永遠知道,我正在做的是壞事,極少對父親有所埋怨,但我會去想更多鬼法子做壞事。所謂「嚴官府出厚賊」,父親的管教某些程度來說,加速我卑劣面的社會化。但如前言,多少有點是非之明。

  逐漸長大之後,開始感受到華人社會中一個男人該有的擔子,我開始揣摩觀察父親是怎樣的一個人,儘管我知道我不可能曾為第二個他,也不必要。卻漸漸地,我與父親之間的關係有了點改變,從敬而遠之到如今,開始出現了所謂男人之間的話題,甚至感情問題。我開始更了解父親是個什麼樣的人。

  小時候窮困的生活造就了他的個性與特質,我對於父親一股牛勁總是有點欽佩,那是我一輩子模仿不來的。但從一個人身上多多少少可以看到其父親的影子,父親的多才多藝(農藝、機械甚至廚藝等等)成為我想模仿的特質,儘管我的肢體不協調總是搞不定那些父親看來簡單的事物。

  在這次的口述歷史中,對於父親的人生歷程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整個時代來說,他只是個小人物,但對於我而言,他永遠走我前面。

2013年7月14日 星期日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How happy is the blameless vestal's lot

The world forgetting, by the world forgot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Each prayer accepted, and each wish resigned


2013年7月6日 星期六

班傑明與自己的旅程

  今天到新孝路商場吃晚餐,我一個人騎著車,慢悠悠晃著。這是多年前芊卉帶我來的,那時對於台南根本不熟。最近恰巧因為老闆出國,要我和另一位學弟幫忙看家,來到這一帶,倏然驚覺原來我曾來過這裡,幾年後重遊,確實有種奇妙的感觸。騎車時也想到,生活周遭好多女性友人接受求婚、準備結婚,說不定芊卉也準備步入禮堂了。

  回到老闆家裡,看著電視播放的班傑明的奇幻旅程。雖然是第二次看,但仍不得不佩服這些文學家豐沛的想像力,推翻生活中常見的,給予人類世界另外的想像。

  人類的生理賦予時間定義:隨著生理狀況老化,我們知道時間逐步前進。但若有人是以相反的步調呢?這部影片就是呈現這個觀點。

  但是我看到另外一個點是,我們終究會失去。但如何面對失去,也許是一個課題。影片中一段對話大概是這樣,我們終究會失去,但因為失去,你才知道多在乎你愛的人。有時候想起來,實在不知道該怎麼面對這句陳腔。因為這只是精神層面,技術層面的施行,那是多麼艱難。

  
  

2013年6月9日 星期日

高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在日常的情況下,個人如何在他人面前表現自己及其活動,個人如何主導、控制自己給別人的印象;以及個人在表演過程裡,會做與不會做的事情。」

  上段節錄於史密斯,《文化理論面貌導論》。標題上的書,學校也有中譯本,但尚在預約的行列中。

  開始接觸社會學科後,發現這些學者所闡述的理論與人類行為之解釋都十分有趣。最有趣的是,透過學說解釋我們的生命經驗(也許我們也曾冒出此類想法,但總無法條理且具有邏輯性地說明)。最生動的或許在於我們自己對號入座,如君所言。

  這陣子開始感受到一些落寞,一來在於對字彙以及記憶的難以掌握(說來可笑,我近來發現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力習慣性地難以集中),二來在於自己的日常生活表演逐漸脫序。也許是當代人的通病,害怕、焦躁、自卑、自傲等正面與負面心態交雜,導致的一種局限。我力圖表現優雅,但實則大汗淋漓、焦躁萬分。透過歇斯底里般地確認與自欺,保持一種穩定的狀態。

  如君亦如我所言,這是我的日常生活中的表演。

2013年3月5日 星期二

詭異的夢

我時常作夢,什麼都可以發生在夢中。

一個場景:很久沒回家了。一回到家,發現爸爸兩隻手都因為工作意外斷了,我不知所措,他拿了義肢,叫我幫他裝上,他要劈束材(一種香料),我的手一直抖一直抖,我不懂為什麼我咬著他的義肢,要幫他裝上,可是怎麼也裝不上,我哭著一直喊:「爸,我去劈!爸我去劈!」就這樣醒過來,沒有眼淚,可是這幾天一直壟罩在這個陰影內。

我知道我現在還在為以往的懵懂負責,可是我也很害怕這段負責仍然是懵懂。

2013年1月12日 星期六

你還寫詩嗎?

  小時候在侯文詠的哪篇文章看到這句話?不知道為什麼,我一直記得他所描寫的情節:學長學弟的對話,那個學長以前打網球、寫詩,但是隨著年紀增長,只剩下生活。總覺得和一些熟稔的朋友們對話,也逐漸變成如此。時常聽說一些情感的困擾、對社會的不平之鳴,我卻只能一笑置之。初始以為自己豁達,慢慢地發現是無感且麻木。

  應該多問問自己,你還寫詩嗎?

  有,而且爛透了!

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幻想觀眾(imaginary audience)

我漂浮在一座孤島 底下是我喜愛的蔓越莓蘋果汁

頂上是朦朧 溫度大約是宜人的25度

還有一堆沒折過的衣服 皺皺的像台北 

我漂浮著 在一座孤島 

究竟是誰漂浮著 是孤島 還是我

你要的是什麼樣的答案關乎於你怎麼看

我只負責幻想 有你這麼一個觀眾

2012年11月7日 星期三

老派人生

  前幾天早上醒過來,不知道為什麼腦中浮現一個畫面:很多人在搭火車或捷運。

  原來人就像一隻隻的青蛙,在月台上游移觀望,這些大眾運輸讓時間具體化,我們跳上跳下,從敦化到北車,從台北到台中,在時間洪流中迷失。

  這陣子其實把自己逼得很緊,上課、打工、練球、煮菜、摸魚,幾乎沒有餘裕。寫了太多課堂心得、報告,但翻開日記本居然呈現一片空白。撇開課業,居然沒辦法明確告訴自己還有什麼信念?還有什麼期盼?

 

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Tainan

    繞了一圈,我還是回去念研究所了。

    這兩個星期以來,蠢蠢欲動的念頭讓我有點心浮氣躁。儘管不是很確切知道到底想要什麼,直到前幾天晚上載一個同事回家,十點多在路上按著Vespa的喇叭,突然覺得很開心;十一點多爬國小的圍牆,最後對著監視器比個ya,整個有種釋放的感覺。我想我很需要胡鬧,我太正經的過了這一年,壓抑與做作使我變形。

   儘管我知道這些壓力許多是來自於自己的期望,所以逼近於無解,只是期待學生的身分,或許較容易抒解一下。

2012年8月18日 星期六

The 24th birthday party(?)

    從小就因為生日是在暑假,加上家裡並沒有慶祝生日的習慣,我也不會很care這一天是否該做些什麼事情。

    或許比較值得回憶的是18歲那年,張猴潘狗他們搞了一堆莫名其妙的東西,那張卡片,我到現在依然說不出個所以然。和芊卉在一起後,過了幾次生日,分手後,生日那天也又無所謂了。

    重新申請臉書後,把生日設在2.29並且不顯示,受夠塗鴉牆亂七八糟。也跟子秋錢粘說好不要貼文,意外的是,邵容謙居然記得,或許是什麼網路平台的提醒還是?然後秉毅看到我的私人Plurk顯示,又被破了一招!上班時收到惠盈的簡訊,到也令人驚訝,回到家看到子秋的卡片,還是很感謝。

    晚上和潘約好去高鐵載他,原來這次有局!張猴跟陳濬偉利用這段空檔潛入我家。很感謝張猴從台北回來,還撥空見了一面。

    等到鄭涵尹出現的時候,其實我下巴真的快掉下來了,也太緊繃了吧!不過老實說,真的很開心見到你們,真的很驚訝也很感動,真的很謝謝你們出現,希望下次再聚會,第一個願望會實現!

    最後以俊儒和琳珊的簡訊做收尾,結束這一回合。

    Thank u all.


    附註:就在生日過後,轉轉也寄了柚子的玉照來,是可以不用這樣沒關係餒!雖然有點緊繃,可是還是有點期待回去過校園生活,或許回到台南應該先辦個烤肉趴,雖然烤肉很毒,哈哈!

2012年8月5日 星期日

2012年6月9日 星期六

平均每五分鐘陷入一種新的困頓

    或許因為今天天色有點暗,或許因為目睹一場車禍,或者只因為一個沒有瞥見你的目光。套一句bullshit:根據英國研究顯示,平均每五分鐘就陷入一種困頓。

    這陣子十分混沌,說不清什麼道理。一早醒來,總是十分欣喜地迎接偷偷擠進窗簾中的陽光;可是沒多久就為了自己的不合時宜而感到哀傷,儘管有時候以此感到慶幸或自傲。或許這些老舊的陳腔反而才是標新立異。

    昨天和潘聊到,我覺得自己真的很老了,老到很難感動,卻有很多感慨。

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

如果談起愛情這回事

    我想會談起這件事情的人,十之八九單身居多。

    自從前女友離開之後,才懂得愛不只是相處得愉快,畢竟愛要能夠持續發展除了老掉牙的包容大概還需要一點運氣。當然最好還有經濟能力,畢竟貧賤夫妻百日哀。

    有時候朋友仍然問起我的狀況,為什麼不敢衝動一點?

    我其實有點害怕自己一無所有,從小的自視菲薄與長大後的睥睨世俗相互糾結而共生成一種貌似隨和的無奈。隨遇而安不是一種最正面的生活態度,而是一種與現實妥協的無能為力。但我最常選擇的卻是如此。

    講來講去,好像還是離題了。

2012年3月27日 星期二

《潛水鐘與蝴蝶》《大藝術家》觀後感

    話說在前頭,這不是影評。但這是最近兩部看過覺得較特別的電影,覺得有些想法。
    高中時就曾讀過《潛水鐘與蝴蝶》的原著,內容敘述Elle雜誌編輯因為中風之類的病症而癱瘓,只能透過左眼的眨動與外界溝通。他覺得自己就像被囚困在潛水鐘,生理上與心理上的苦痛幾乎讓他失去求生意志。隨著與前妻、小孩、父親還有護理人員們的溝通,他感受到靈魂的躍動有如脫繭的蝴蝶,他想要做些有意義的事情,也因此有了這本書的出版。

    當初會下載這部法語片是因為我的妹妹是植物人,她在十歲那年因為先天性心臟病而休克,急救回來後,就這樣在病床上躺了十年。我曾經很想為她寫些東西,但這十年來,其實我鮮少陪伴在她身邊。如果以妹妹的第一視角看待,我到底只是一個放假才會出現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探病者吧!

    去年八月妹妹離開之後,好似告一段落了。直到前陣子,看了這部影片,有所感觸,又動了想幫妹妹留下點紀錄的念頭。其實我們也都困在自己的潛水鐘之中,透過一些方式與外界溝通。說不上什麼緣故,我少了以往的幽默感與樂天,容易因為不順遂或者哀傷對生命感到失望。

     但我永遠有些俾倪世俗的自傲感,就像《大藝術家》中的主角,這或許是支撐也或許是毛病。這部影片拍攝手法十分有趣,敘述默片演員喬治因為時代轉變的不合時宜。印象較深刻的手法是導演透過男主角下樓梯與女主角上樓梯的手法表現出兩人心境與事業上的轉變。這部影片有許多戲謔的情節令人不禁發噱。但最終我忽略了喜劇收尾,而沉浸在不合時宜的氛圍中。


    某些角度看來,我確實不合時宜。

2012年3月19日 星期一

如果我是個能言善道的人那就好了

藏起來/翻開/哀傷/美麗

非理性/拉扯/禁錮/期盼

酒窩/相對/伏特加/晦澀

灰塵/抗組織胺/蝴蝶/老

紅腫/自溺/洋裝/時鐘


如果我能寫一首詩歌

我想抄襲許多開朗豁達的人生觀 讓妳聽見

但絕不是告別惆悵

我們都因為惆悵而深厚




風和日麗,我們是否可以去野餐?






2012年2月27日 星期一

香格里拉在哪裡?

    自wiki查來:香格里拉(Shangrila)意為心中的日月,1933年英人詹姆斯‧希爾頓所寫的小說中,以其為人間樂土之意。


    我很喜歡黃玠所寫的香格里拉。如何能尋心中寧靜,這是人類一直探尋的問題,我想這不會有適用於大眾的答案,所以先試著瞭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我想,一個矛盾的人很難求得平靜。這或許類似於梁卓如的自己與自己作戰,但不是今日明日,而是當下有數個自我,究竟哪個又是真我,難以判言。有時候,只好縱容所有情緒衝擊然後再使之模糊。


    如果說有什麼難以宣洩,那大概是這個時期特有的惶恐不安難以自拔。





2012年2月13日 星期一

成為他人眼中的欣羨

  以前住在光復校區的時候,每經過榕園,總對草皮上的人們投以欣羨的眼光。他們或野餐、或嬉戲、或閱讀、或無所事事,總之這種享受讓人難以抗拒。然而卻腳步匆匆未曾駐留片刻,難免遺憾。


  也終於找了個時間一償宿願,而且很難一嘗即止,我已經想要約夥伴們一起去野餐了!

2012年2月1日 星期三

瑣碎的小事

    然而當一個人開著夜車時,都足以令人難堪傷懷,尤其下著小雨。其實我有時候很害怕獨處,不知不覺自溺於各種劇情中,或許欣喜或許也哀愁,但終歸於一種抓不到邊際的空洞中,對於人生如戲這句陳腔,我確實心有戚戚。

   


    

2012年1月13日 星期五

如果沒有靈感

  硬要湊一篇文章出來其實也很痛苦,當然看的人也很痛苦。文字的發明最初是紀事之用,接著
創造出更多情緒性的詞語,精準的論說式文章當然需要更多歷史發展之後始能成篇。

  我正好處於情緒性詞語豐富然而使用不精確之期,當然這也代表我正是情感豐富然而不夠理智,比方說該走哪條路時,常常憑著一時情緒(比方這條路上有臭豆腐或者這條路上可能有漂亮女生)繞遠路倒也無所謂了。

  當然這正是一篇沒有什麼靈感也沒什麼內容的文章,偏近於自我介紹這種鳥樣文章。

2012年1月1日 星期日

《2012》

 人們總是被新的一年拉著舌頭打節拍:「新的一年要有新的希望」
 那些希少能完成的願望能驅使人前進啊
 就像大人騙小孩:「考第一名就有玩具」
 或者隔壁媽媽對小孩說:「噓,再吵那個叔叔就要生氣了喔!」
 天殺的那個叔叔和你根本沒有任何關係
 如同新年和新希望的狗屁關係


 所以我竊笑
 慶幸自己沒落入這場騙局

2011年12月24日 星期六

關於衣櫃填不滿這回事

    我深刻的認同!

    當你買了大衣就會發現,你缺少一件合身的西裝褲,緊接著又需要一雙適合的皮鞋,當然無法侷限在這樣的僵局內,難道不需要西裝背心嗎?難不成沒有圍巾出得了門?當然你不會只有一件西裝褲,牛仔褲是不是需要來一件皮衣,或者也需要一雙切爾西靴向The Beatles致敬?那合身與寬鬆的問題呢?總不能每天都穿同一種風格,總得站在街頭買杯飲料,如果穿著slim jeans 配上一雙袋鼠鞋,是否更可吸引人的目光呢?格紋短褲與工作褲又需要不同的上衣搭配,休閒卡其褲與紅格紋襯衫又是一樣絕配啊!出門你需要什麼樣的袋子,後背包充滿休閒,皮革波士頓包多麼紳士,托特袋如此隨性,你愛不釋手何止iphone,先照照鏡子再考慮拿出你的手機吧!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When was the last time you stop to smell the roses?

    我應該不會寫生活有多美好這種鬼話連篇,也寫不出什麼正面思考去營造美好生活之類的。我想大家也不喜歡這種口味。

    不過前陣子鄧的回信中,半戲謔性地(哈哈)稱讚我是一個會生活的人,或許明確來說,我是一個喜歡享受的人,標準的享樂主義者。就算忙,也要偷閒或許是我的哲學,反正總有理由可以讓自己輕鬆一下或者很久。

    最近帶國小學生開始有些感觸,世俗觀念裡我們念書為了好的工作,好的工作為了優質生活。我們很難評論到底哪裡出了差錯,也很難給予更合乎事實的答案。所以忽略了正確的教育到底是什麼?我們一輩子到底所求為何?

    也許每個人都有其志向,我們出生到此就是必須去完成一件事情。但如果真的得快步經過時,何妨微笑著,最好再哼首歌。

2011年10月6日 星期四

鬍渣的必要性

    記得當兵時的一篇日記寫著退伍後,要放任鬍渣,看一個多月後能有多狂亂。結果退伍後投履歷,其中一間補習班看到我大頭照留有鬍子:「欸,陳先生,是這樣的,因為看到你照片有留鬍子,不知道你現在是不是有留?」我摸摸臉上的鬍渣:「噢!當然沒有,那是以前學生時期留的,現在當然沒有!」然後默默地在行事曆記述面試那天記得刮鬍子。


    這幾天因為感冒都戴口罩,也沒有特別注意,大概三四天沒刮鬍子,一臉頹喪。或許可以挑戰看看這間補習班對我儀容的極限在哪裡?哈哈哈哈!


    大學時期就很喜歡拿鬍渣來做文章,有段時期常常和前女朋友講電話吵架,寫下:「我的鬍渣 和你的髮梢 透過話筒 刺傷對方」這種莫名其妙的話,然後在新詩創作時,居然將鬍渣形容成一抹嫩綠,真夠噁心。


    總之是我覺得留著鬍子的我應該要去拍個電影裡面某個因為家道中落的少爺或者寫不出什麼鬼的落魄詩人。


    不過我最近心情甚是愉快。


    

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

去年這個時候

    去年這個時候,剛入伍的我,並不太擔憂畏懼所謂未來,反正未來還沒來。誰知道,這一年會是我最低潮的一年。

    眾口一辭當兵讓人成長,或許只是認清現實的殘酷難以接受。在軍中看過了許多黑暗,經歷一些莫名其妙的無意義跳針。然後自認為堂堂大學生遭受白眼管教,如何忍受!過了一陣子也習以為常,許多人都是這樣,和生活妥協。

    至於佛曰生老病死是苦、愛別離是苦。這一年妹妹過世、外婆已無法自我照料爺爺一度病危以及和女友的分手,確實讓我迷惘傷痛。我喜歡陽光然而不免困頓在自己的情感內,難以跳脫。最近很喜歡一部電影的片名:The eternal sunshine of spotless mind.(譯成無暇心靈中的永恆陽光,台灣片名是王牌冤家,由金凱瑞以及凱特溫絲雷主演,非喜劇)但如何能夠讓自己心靈無暇卻是難解。在這之前我放任記憶崩壞,確切來說是我不敢回憶。這部影片讓我有些省思以及崩潰。


    但我還敢期待今天是一個轉折,新的開始。

2011年9月24日 星期六

訴諸文字太無情?




  如果每一個字,每一個段落,或一篇文章,非得有所感而做?是否有點辛苦。

  有時候只是想要寫一點字,然後嘆一口氣或者笑一笑,心中就會好過一點。

  今天把白勺士交給車行去處理,多多少少有點感慨。他的離開好像結束了一段年少輕狂。

  這一個星期,幾個學弟都來找我玩。然後不免感慨幾個月之前,幾年之前那些遺落的最美麗。

2011年9月21日 星期三

如果有些思念可以具體呈現



    我從國中時,就喜歡把照片洗出來,雖然所費不貲,但我認為那是一種人與人互動的具體呈現。雖然我們很庸俗化的拍照,或許是在美術館前、石碑之類的紀念景點,表示這些景點曾經到過我們。但這仍然是一些故事,我們不需故作清高。

     好吧,總要來些打油詩做一個結束:陳奎頭來七投,陳小鳥是老狗。文化中心周一是館休,可憐奎頭獨自市區走,陳小鳥:怪我囉?

附:這張照片完全沒後製過,是在去年貼照片的時候錢粘拍下的。


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第一篇

基本上都沒什麼內容。

大概要談為何又寫起blog,大學時期寫無名網誌也是跟著一窩蜂,然後覺得太過譁眾取寵以及臉書竄起,逐漸荒廢,索性關門大吉。

或許可以透過這裡和一些人保持聯絡,本來也很想放一些寫的詩之類的,可是有些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