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7日 星期四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前一陣子,在朋友那兒學習木工,他懂得點皮毛,我也只是從皮毛中再學習點皮毛。但從叫料、設計到動手,需要思考如何才能穩固、釘子藏在哪裡比較好、那些地方該用鐵鎚、哪些地方可以用電鑽,確實是一門學問。

今早早餐店老闆娘和我分享寵物生活,很訝異我從剃毛、洗澡、清耳朵,樣樣都自己來;甚至我的偉士牌爆胎也要自己換。當然,必須說明的是,我也只會一點皮毛,但學習如何操作工具製作以及維修(幫寵物剃毛大概也是維修工作吧),的確讓人獲得一種精神層面上的滿足。

《摩托車修理店的未來工作哲學》一書當中,說明大多數人與工具脫節,我們逐漸失去一種藉由自己雙手製作、維修的經驗,我們沉浸在一堆文字與數字當中,卻與物質世界漸行漸遠。但正是從敲敲打打當中,我們不斷推進人類文明(姑且不論文明的進步是否造成人類生活的退步),工具與雙手的連結應當是非常緊密的。

我是一個不擅於操作工具、協調性極差的人。對我來說,學習書本外的知識與技藝有一個重要意義在於希望能夠成為像父親那樣的人。父親自小因家境貧困而失學,但他卻因為出身山區,擁有許多生活技能。他能夠農作、養蜂、修理水電、製香、煮菜,各種簡易的機械操作等等。可惜到了我這代,卻只是紈褲子弟花錢如流水。但我在軍中那年,確實是個轉捩點,業務上的關係,我必須與機械親近親近,儘管不熟悉,但多多少少學習一些皮毛。而且從父親那兒詢問、學習,確實也拉近了父子關係,那是我自小所期盼的。


進了研究所,更有許多時間學習書本外的知識(這句話好像怪怪的),從廚藝開始,我開始對操作工具產生興趣,我願意花錢買廚具以及花心思看看食譜,或者廚藝原理,進而從實作當中得到一些驗證。而這種驗證正如前述,讓我能更貼近生活,藉由雙手與工具之間的連結得到一種精神上的滿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