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9日 星期日

高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在日常的情況下,個人如何在他人面前表現自己及其活動,個人如何主導、控制自己給別人的印象;以及個人在表演過程裡,會做與不會做的事情。」

  上段節錄於史密斯,《文化理論面貌導論》。標題上的書,學校也有中譯本,但尚在預約的行列中。

  開始接觸社會學科後,發現這些學者所闡述的理論與人類行為之解釋都十分有趣。最有趣的是,透過學說解釋我們的生命經驗(也許我們也曾冒出此類想法,但總無法條理且具有邏輯性地說明)。最生動的或許在於我們自己對號入座,如君所言。

  這陣子開始感受到一些落寞,一來在於對字彙以及記憶的難以掌握(說來可笑,我近來發現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力習慣性地難以集中),二來在於自己的日常生活表演逐漸脫序。也許是當代人的通病,害怕、焦躁、自卑、自傲等正面與負面心態交雜,導致的一種局限。我力圖表現優雅,但實則大汗淋漓、焦躁萬分。透過歇斯底里般地確認與自欺,保持一種穩定的狀態。

  如君亦如我所言,這是我的日常生活中的表演。